暑期“加时赛”,宁夏旅游得分几何

无敌椰子 旅游 2024-11-26 15 0

暑期“加时赛”,宁夏旅游得分几何

  镇北堡西部影城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游客,上百部经典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,一大批中国电影界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足迹。记者马楠摄

  编者按

  除了“五一”“十一”小长假外,每年暑期,各地都会迎来旅游小高峰。暑期旅游如同一场“加时赛”,在这条赛道上,全国各地文旅也都铆足了劲,各显身手。

  今年暑期已经结束,两个多月来,宁夏文旅成绩如何?有哪些“黑马”出圈?在“引流”方面还应补齐哪些短板?

  “66号公路、镇北堡西部影城、水洞沟遗址……我很少用‘震撼’来形容一个地方,可宁夏真正配得上这个词。”9月3日,一位福建游客发微博总结来宁夏旅游的收获,“在这里,你可以欣赏到雅丹地貌、了解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、细观古长城的雄伟……在这里,你能真正体会诗人写下‘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’时的心情。”

  8月28日,携程发布《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》,数据显示,今年暑期宁夏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32%,全区文旅热度持续升高,银川市位列全国省会(首府)城市酒店订单增速第八。

  飞猪数据显示,今年暑期,宁夏租车商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.6倍,沙坡头旅游度假区、镇北堡西部影城、西夏陵景区、水洞沟旅游区、贺兰山岩画、沙湖旅游景区等景点热度高涨。打卡中卫66号公路、沙漠露营观星、自驾冲沙等富有宁夏特色的旅游商品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
  美团数据显示,今年暑期,宁夏文旅订单量同比增长21%,除本地用户外,TOP5客源地分别是:西安、成都、北京、兰州、重庆。热门景区方面,暑期异地用户最爱的景区前五位分别是:宁夏博物馆、镇北堡西部影城、沙坡头旅游度假区、西夏陵景区和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;本地用户最爱的景区前五名分别是:宁夏博物馆、镇北堡西部影城、漫葡·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、天山海世界黄河明珠和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。

  这个暑期,宁夏哪些景区成功出圈,又有哪些景区蓄力待发?

  现象“老将”出彩,“新兵”出圈

  根据携程《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》,今年暑期,宁夏热门景区分别为:沙坡头旅游度假区、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、沙湖生态旅游区、青铜峡黄河大峡谷、须弥山石窟、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、西夏陵景区、西夏风情园、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——由此可见,中卫市、固原市和银川市在这个“赛季”名列三甲。

  记者了解到,6月至8月,银川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834.62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花费186.13亿元。除了传统的热门景区外,今年夏天,去滚钟口看日出、览山公园看日落、凤凰幻城看水幕电影成了热门话题,网友的热情打卡将平日里看似默默无闻的“中等生”推上了热搜。

  “上半年,银川文旅集团接手滚钟口景区的管理工作后,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,联合景区、网络达人策划开展了几场大型观日出活动,吸引了近万人参加,效果还不错。”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借着城市慢生活观念的兴起,银川市深挖城市休闲旅游带,培育多元化的城市漫游新嘲,着力打造览山—阅海—花博园、银川文化城凤凰幻城等旅游新地标,通过增加游艺设施、小吃夜市等区域完善消费业态,吸引不同游客群体。该负责人说,在全国高考及各地中考落幕后,银川市联合各A级旅游景区推出通票、半价购票、亲子团购等18项优惠政策,漫葡·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、贺兰山岩画景区等推出优惠套票活动,稻渔空间、灵武长流水景区推出免门票、有奖参与等优惠政策,镇北堡西部影城对学生凭学生证可享景区门票半价优惠……这些优惠政策极大带动了游客游览热情,掀起暑期出游热潮。

  在拥有60家旅游景区、景点的中卫市,大漠黄河(沙坡头)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无疑是一个王牌,深受区内外游客喜爱,而“青春漠漠搭”则是今年夏天该市文旅的出圈热词。中卫市成功创建大漠黄河(沙坡头)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在成为全国首个沙漠旅游度假区后趁势而上,依托该度假区打造了“青春漠漠搭”文旅新IP,并于6月正式启动,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游玩体验。

  “数据显示,35岁以下游客占比近70%,做好年轻人的旅游文章很重要。而对于年轻游客而言,他们的目的地不仅限于景区,更希望可以在旅游嘲中探索出更多玩法与可能性。”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。结合青年群体“万物皆可搭”的新社交文化,中卫市以青春为基调,以沙漠为核心,在现有沙漠产品基础上,规划建设了星火集漫步营地等4个营地,搭建1018顶帐篷,创新融合特色住宿与多元体验。并通过设立沙漠市集,举办扎麦草方格、沙漠徒步、观星、演唱会等系列青春特色主题活动,打造多样的文旅嘲,让游客感受到中卫的特色文化和烟火气息。

  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截至目前,全网发布“青春漠漠搭”相关内容超2.6万条,活动总曝光量超160亿次,“青春漠漠搭”活动共接待游客31.18万人次,游客旅游花费2.72亿元。

  “今年暑期,固原市各景区通过策划避暑消夏旅游活动、推出门票优惠政策,诚邀全国各地的朋友相约固原、体验18℃的夏天。”固原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今年截至8月底,固原市共接待游客1145.94万人次,实现游客总花费50.43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8.55%和9.61%。

  该负责人介绍,夜市经济、乡村旅游、文旅活动是今年固原文旅市场成功出圈的主要原因,其中荣华锦汇旅游休闲街区和彭阳梯田夜肆、隆德老巷子夜间消费集聚区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。香气扑鼻的美食、动感曼妙的音乐、精彩纷呈的演艺、特色鲜明的非遗文创,成为区内外游客夜晚休闲的主要打卡地。据统计,隆德老巷子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3.36%,彭阳梯田夜肆接待游客同比增长82.09%,西吉龙王坝村接待游客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0.7%,收入同比增长50.99%。

  街访宁夏旅游,还缺点“意思”

  宁夏面积不大,却可“小中见大”——6.64万平方公里内汇聚了高山、盆地、平原、台地、峡谷、湿地、黄土丘陵、沙漠、草原等众多地貌类型,堪称“中国旅游景观的微缩盆景”。有网友评价:宁夏,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。

  宁夏各地文旅诚意满满,只想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。但在收获一片赞誉的同时,也有游客对宁夏旅游提出了可供参考的中肯意见。

  “沙坡头景区体验感超棒,但从景区出来想打车回市区却困难。多数游客都是自驾来玩,景区门口出租车少,叫网约车等候时间也长。”湖南来宁旅游的吴先生说,公共交通不够便利,成了沙坡头旅游景区的“减分项”。

  “伴手礼不多,有创意的、能够显示地方文化特点的伴手礼还是有点少。”广州来宁游客裴女士说,她想给朋友带一些具有浓郁“宁夏味儿”的文创产品,但始终没挑到中意的。

  “回顾全国一些旅游城市的成功出圈,无外乎地方抓住流量红利,实现了文旅业跨越式发展,但也有一些地方突然被聚光灯照亮,却因交通、治安等环节跟不上,败了游客兴致、失了大众口碑,使‘一夜成名’成了‘一锤子买卖’和‘一阵风吆喝’。”业内人士表示,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要从“网红”变成“长红”,应从细节上提升食、住、行、游、购等服务,在文旅产品与游客、网友的互动中迭代升级,促进社会资本和商户服务加大投入,形成良性循环。

  探究引“流”能力,如何练就

  在迎来送往一批批游客的过程中,宁夏文旅也在摸索着自身特点,力求扬长避短。

  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,6月10日至8月29日,宁夏国内私人定制游、高端定制游同比增长超10倍,国内长线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581%,增长率位居全国首位。作为今夏旅行最为火爆的新兴休闲避暑目的地之一,宁夏吸引了众多“Z世代”年轻游客。

  数据显示,今夏前往宁夏的外地游客中,“Z世代”占比达到72%,“青春”“沙漠”“漠漠搭”等关键词汇跃升至同程旅行热点榜前列。与普通游客的走马观花式游览不同,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深度游、沉浸式旅游。宁夏文旅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的避暑游、康养游、夜间游等新鲜模式,受到广大年轻游客的青睐。

  “今年暑期,‘星星的故乡’文化和旅游形象品牌成为宁夏最受欢迎的旅游名片,星星酒店和沙湖‘蛋蛋屋’、黄河宿集、艾莫酒庄等主题特色酒店供不应求。”宁夏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,“各地文旅也紧跟市场趋势,积极推动完善文旅政策,充满年轻活力的推广风格与特色鲜明的文旅项目与‘Z世代’游客悄然产生奇妙的跨界共振与价值共鸣。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,拥有得天独厚的互联网敏感度与网络传播优势,在社交媒体上,越来越多热爱旅行的年轻人自发为宁夏文旅‘种草’,完成宁夏文旅品牌的‘二次传播’,更印证了宁夏文旅在这个暑期档的成功。”

  宁夏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,怎样才能让更多中外游客知道宁夏、来到宁夏?

  “如何把‘流量’化作‘留量’?我认为城市管理者应该把功夫下在日常,根据自身特色,创新城市形象的传播方式。”自治区人大代表马立群建议我区各地立足本地资源深入挖掘,多从特色上丰富业态,以文化为支撑,调动本地的文化资源。例如,可以聘请有文化积淀、懂文旅市场推介的网络大V来推荐,通过大V的宣传展示,带动粉丝的热情,让众多网友觉得宁夏是值得一去的地方。

  “另外,旅游不是‘一锤子买卖’,是靠口碑、靠知名度的长线事业,如果基础工作跟不上,游客去了之后很失望,这就变成了‘卖家秀’和‘买家秀’的尴尬。”马立群说,“建议各地政府还是要综合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、商业接待环境、公共服务水平等,使游客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。”

  “要让‘流量’变‘留量’,宁夏各地应该创新管理方式,提供优质服务,优化消费环境,提升游客体验,特别是要避免缺斤短两、宰客等现象发生。”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彤贤说,“建议打造吸引游客驻足体验的项目和载体,延长文旅产业链,丰富消费嘲;结合当地历史传承、区域文化,打造独特的精神文化,一个城市拥有自己的精神符号和精神特质,才能持续散发魅力,有效转化‘流量’。”

  “当前,大众旅游需求已转化为对美好旅游生活的需求。”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若山说,人民群众对旅游生活的需求已经由过去的“有没有”“够不够”转化为“好不好”“优不优”,在此背景下,我国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,要由重速度、重规模向重质量、重品质转型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